铝合金再结晶的多元影响因素:一场微观世界的“成长挑战”

铝合金再结晶的多元影响因素:一场微观世界的“成长挑战”

退火与固溶加热升温速度对再结晶的影响

再结晶的影响因素
退火或固溶加热时,升温速度就像一个“神秘开关”,会对再结晶温度和晶粒大小产生奇妙影响。就拿3150合金连铸连轧材料来说,相关图示展现了退火升温速度及温度对再结晶行为的作用:

  • 图(a) 是用空气炉,在427℃保温6小时退火。空气炉升温慢悠悠的,就像散步一样。
  • 图(b) 则是用盐浴炉,同样在427℃保温6小时退火。盐浴炉升温速度可比空气炉快多了,像冲刺一样。对比这两者的金相图,能发现因为盐浴炉升温快,再结晶温度被提高了。盐浴炉保温6小时后,再结晶几乎完全没完成,而空气炉退火后大部分再结晶都完成了,差别可大了。
  • 图© 是空气炉在482℃保温6小时退火。
  • 图(d) 是盐浴炉在482℃保温6小时退火。对比这两张金相图,两者都完成了再结晶,但盐浴炉加热升温速度快,加热后的再结晶晶粒更细,就像把大颗粒磨成了细沙。

1100铝片退火相关影响因素

再结晶的影响因素
上图呈现了1100铝片退火时的复杂情况,晶粒大小和冷轧加工量、退火温度(360℃和480℃)、快速升温和慢速升温等因素,都在影响再结晶晶粒,还有完全再结晶与否的临界加工量:

  • 当退火温度为360℃,保温1小时且快速升温时,如果加工量少于13%,材料就没达到完全再结晶的条件,就像没长大的孩子;要是加工量大于13%,材料就再结晶了,完成了“成长”。而且晶粒大小和冷轧加工量有关,冷轧加工量越大,退火后再结晶的晶粒越小,就像被用力挤压后变得更紧实。同时,这种条件下快速升温的再结晶晶粒明显小于慢速升温的,快速升温就像给晶粒成长踩了刹车。
  • 从图中还能看出,退火温度360℃或480℃对1100冷轧铝片再结晶的晶粒大小影响好像不大。不过,480℃退火时再结晶所需的临界冷加工量比360℃退火时低。慢速升温时,480℃退火再结晶所需的临界冷加工量才2% - 3%,而360℃退火时要约11%,差别很明显。另外,不管退火温度咋样,在临界加工量附近经退火产生的再结晶晶粒都异常粗大,尤其是在较高温退火或较慢速升温时,就像突然长成了巨人。

快速升温影响再结晶的原理

热处理快速升温时,就像给原子“按下了暂停键”,让再结晶开始前原子来不及移动,冷加工的形变储能就保留下来了(保留位错)。所以再结晶时,核子数目没消失或消失得少。而且快速升温还能让第二相(化合物或弥散体)保持存在,避免它们溶解或长大。第二相均匀分布,能阻止晶界移动,就像给晶界设了路障,从而提高材料的再结晶温度。

合金元素对再结晶的影响

合金元素可是影响再结晶的关键“角色”。在铝合金里添加锰、铬、锆、钒、钛或钪等元素,能有效提高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就像给再结晶设了更高的门槛;而铁元素会降低合金的再结晶温度。这些元素还会影响再结晶的晶粒大小,它们大多以化合物、弥散体或溶质原子的形式,阻碍再结晶形成或晶界移动,让再结晶后的晶粒在高温下不容易长大,就像给晶粒穿了“防护衣”。

再结晶的影响因素
上图说明,纯铝及铝锰合金热铸轧板冷轧90%加工后,锰元素对软化曲线及再结晶温度的影响:90%冷加工的1050(99.5%铝)再结晶开始温度约250℃,结束温度295℃(保温1小时为基础);90%冷加工的3103合金(99.5%铝 + 1%锰)再结晶开始温度约255℃,结束温度490℃(保温1小时为基础)。可见,锰元素能有效提高再结晶完成的温度,添加1%的锰,让再结晶完成温度提高了约200℃,效果显著。

急速凝固铸造组织对再结晶的影响

急速凝固的铸造组织也会影响再结晶。铸造时,铝合金液体瞬间凝固,合金元素(溶质)以超饱和状态固溶在铸锭内,就像给铸锭灌进了超量的“能量”。和慢速冷却凝固比,这种超饱和状态会提高再结晶温度,超饱和程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高。但超饱和的铸锭经均质处理后,再结晶温度会变化,和均质参数密切相关。所以,均质处理可能降低或提高再结晶温度(想了解详细的均质热处理,参考热处理相关页面),就像一场未知的“温度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