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晶程序:铝合金微观结构演变的精彩历程

再结晶程序:铝合金微观结构演变的精彩历程

再结晶过程可以借助一张图来清晰阐释,热处理型合金与加工型合金在这个过程中的本质是基本一致的,不过,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其中较为明显的差异体现在再结晶形状上。通常情况下,热处理型合金的再结晶温度相对较高,这使得在再结晶过程中,晶粒可能会呈现出更明显的方向性。

5182-H19再结晶程序

我们以5182(Al - Mg合金)冷轧延材料为例,当冷加工量超过80%,合金处于H19状态时,对5182 - H19合金进行245℃的退火处理。在1h到7h的不同处理时间内,我们能够得到展示再结晶开始、进行中以及完成等不同阶段组织的金相图,这些金相图如同一个个微观世界的“快照”,清晰地呈现出再结晶的程序:

  • 图(a):此图呈现的是冷轧延加工量超过80%时典型的纤维组织。想象一下,此时的合金内部,晶粒就像被整齐排列拉伸的纤维,这是冷加工赋予它们的独特形态。
  • 图(b):这是245℃退火1h后的金相图,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亮点,这些就是再结晶的晶核,它们如同星星之火,预示着再结晶过程的开始。
  • 图©和(d):分别对应245℃退火2h及3h的金相图。在这两张图中,我们能看到更多的再结晶晶核,而且晶核开始逐渐长大。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加工形成的纤维晶在逐渐减少,就好像新生命在慢慢取代旧的形态。
  • 图(e):245℃退火4h后的金相组织图,此时已接近再结晶完成阶段。大部分组织已经转变为再结晶晶粒,不过,仍然有少量加工纤维组织(也就是亚晶,recovered sub - grain)残留,这仿佛是旧时代留下的一点痕迹。
  • 图(f):该图显示245℃退火7h后再结晶完成,最终形成了等轴晶。当再结晶完成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退火结束。此时的材料就像经过一场蜕变,处于最软的状态,拥有最低的机械强度及硬度。在加工硬化型合金1000、3000及5000系列合金中,图(f)所示的金相组织代表着完全退火状态,也就是说,加工形成的纤维晶(亚晶结构)已经完全消失,材料内部呈现出均匀的等轴晶结构。

再结晶的晶粒大小是可以直接测量的,一般我们依据ASTM E112 - 96平均晶粒度标准测试方法的规范,来了解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号数或者等轴晶的号数。ASTM晶粒号数如下表所示。

晶粒号数 #0 #1 #2 #3
定义[100倍时每平方英寸(6.45cm²)的晶粒数目] 0.5 1 2 4
晶粒实际大小(约) 0.13mm² 0.065mm² 0.03mm² 0.016mm²
晶粒号数 #4 #5 #6 #7
定义[100倍时每平方英寸(6.45cm²)的晶粒数目] 32 64 8 16
晶粒实际大小(约) 0.002mm² 0.001mm² 0.008mm² 0.004mm²
晶粒号数 #8 #9 #10 #11
定义[100倍时每平方英寸(6.45cm²)的晶粒数目] 128 256 512 1024
晶粒实际大小(约) 0.0005mm² 0.00025mm² 0.00013mm² 0.000065mm²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规律,晶粒越小,号数越高。一般来说,当再结晶的晶粒号数等于或大于#4时,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细晶;而当晶粒号数等于或小于#4时,我们称其为粗晶。这是因为等于或小于#4的晶粒,我们用肉眼就能够清晰地辨识。无论是铸造晶粒还是再结晶晶粒,只要是用肉眼能清楚分辨的晶粒,通常都被叫做粗晶。

再结晶成核

Altenpohl对再结晶的成核及核成长机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如下:

  • 图(a):当再结晶温度刚刚开始作用时,加工变形的金属内部主要还是以加工形成的纤维晶为主,但就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有再结晶的核悄然产生,它们就像在黑暗中孕育的种子。
  • 图(b):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核开始形成,之前产生的核也在继续成长,与此同时,纤维晶在整个组织中的比例开始降低,就像新的生命力量在逐渐壮大,旧的结构在慢慢被取代。
  • 图©:在这个阶段,晶粒不断成长,它们相互碰触,纤维晶的比例变得更低,整个组织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微观世界,各种晶粒在不断地生长和融合。
  • 图(d):最终,再结晶完成,加工形成的纤维晶组织已经完全不见,就像一场华丽的变身,全新的组织结构诞生了。而且,当再结晶程序完成时,加工过程中残留的应力也会完全消失,此时的材料仿佛获得了新生。如果继续对材料加热,再结晶完全的晶粒可能会继续成长,加热的时间越长或者温度越高,再结晶的晶粒数目会越少,而晶粒尺寸会越大,就好像晶粒在不断地“膨胀”。

晶粒成长

Altenpohl还对再结晶的晶粒成长情况进行了说明:

  • 图(1):此图显示再结晶刚刚完成,此时的晶粒分布均匀,呈现出一种崭新而有序的状态。
  • 图(2):当处于更高的温度或者经过更长时间的作用后,再结晶完成的晶粒开始成长,它们变得更大,仿佛在吸收更多的能量,不断壮大自己。
  • 图(3):这张图展示了二次再结晶(secondary recrystallization)的情况,其中出现了单晶异常成长。二次再结晶中,单晶异常成长粗大的情况可能发生在更高温度、更长时间的加热处理中,比如长时间的固溶处理或退火处理,而且加热前材料可能处于少量或大量加工的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异常粗大的单晶呢?这可能是由于其周围没有适当大小异质的弥散体(dispersoids)或化合物(如金属间化合物)来阻碍它的成长,而与之邻近的较小晶粒可能存在异质的化合物或弥散体颗粒,这些颗粒限制了小晶粒的成长,从而使得这颗单晶能够“脱颖而出”,变得异常粗大。

显微镜观察

我们通过体视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6061合金挤压件(固溶后),可以看到左图显示次表层存在异常粗大单晶,右图表明该单晶周围是未完全再结晶的组织,并且这个组织中存在许多次晶组织。这个6061工件是在高温及少量加工量的条件下成型的,在成型后又于高温(535℃)长时间进行固溶处理,淬火后便产生了这种异常粗大的单晶。左图是经过氢氧化钠腐蚀后呈现出的次表层异常粗大的单晶,右图则是经过Keller腐蚀后,单晶周围未完全再结晶的次晶组织。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就像一部微观世界的“成长史”,生动地展示了铝合金在再结晶过程中的奇妙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