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再结晶的晶粒形态:热处理高合金微观结构的奥秘部分再结晶的晶粒形态

部分再结晶的晶粒形态:热处理高合金微观结构的奥秘部分再结晶的晶粒形态

在热处理型高合金里,部分再结晶的晶粒组织形态很常见。有时候热加工完,材料看起来完全没有再结晶,但经过固溶热处理后,就会变成部分再结晶,里面既有再结晶晶粒,也有未再结晶晶粒。这些晶粒都顺着加工的方向排列,形成有方向性的组织,这种特性很受材料使用者欢迎。
7075-T6腐蚀后
就像上图里的7075 - T6部分再结晶组织,经过腐蚀后,能清楚看到再结晶晶粒(看起来干干净净)和未再结晶晶粒(颜色暗暗的)。未再结晶晶粒颜色暗,是因为里面有好多亚晶粒和亚晶粒的边界。在部分再结晶组织里,未再结晶部分占比多少,会影响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疲劳寿命。比如自行车、摩托车的避震管,粗晶层厚一点薄一点,对它的疲劳性能都有影响。

加工硬化
热加工产生的晶粒组织比冷加工的复杂。热加工后的材料,里面的未再结晶组织会因为固溶热处理方式或者温度变化,又发生改变,甚至重新再结晶。未完全再结晶组织可能是部分再结晶(再结晶和未再结晶混一起)、完全没再结晶,或者是快再结晶的亚晶粒组织。热加工时,塑性变形一下子就完成了,就几秒钟的事儿。在这么短时间里,晶粒会积累应变量(差排),像上面图(a)那样,差排还会移动,形成亚晶粒的边界,如上方图(b),甚至会从亚晶粒变成再结晶。

下面通过三张图看看未再结晶的晶粒组织啥样。拿7075合金来说,用低挤压比(挤锭和挤棒截面积比大概4)挤成圆棒,接着做T6热处理。7075 - T6棒材车削加工后,进行阳极染色处理,处理完如下图。肉眼看,中心位置阳极表面还留着铸造时树状晶粒的样子,挤型材周围加工量大的地方,阳极处理后颜色特别暗,其他地方颜色正常。对图里A、B、C、D四个位置做金相分析,能看到各位置的晶粒组织,就是下面第二张图(a)到(d)。这四个位置都是未再结晶组织,而且工件表面和挤型方向垂直。
7075-T6棒材

下图(d)是靠近工件中心的晶粒组织,白色部分是树状晶,暗褐色的是未再结晶晶粒。下图(c)是中心往外一点的晶粒组织,白色的树状晶晶粒变小了,暗褐色未再结晶晶粒变多,所以阳极表面中心附近能看到树状晶。下图(b)是工件外围暗色区域往里一点的晶粒组织,白色是再结晶晶粒,暗褐色是未再结晶晶粒,这两种晶粒比图(c)和(d)的小很多,大概50μm,属于部分再结晶区域。下图(a)是工件外围暗色区域的晶粒组织,白色小点是再结晶晶粒,暗褐色小点是未再结晶晶粒,它们都特别小,所以工件表面阳极颜色最暗。
金相分析

把上面图(a)放大,从400倍放到1600倍,就有了下图。能看到好多未再结晶的小晶粒,大概2 - 3μm,有一小部分正在长大的小晶粒(再结晶)颜色白一点。下图就是再结晶前的亚晶粒组织,已经快完全再结晶了。因为有好多特别小的亚晶粒和它们的边界,阳极表面就变黑了,就算染红也盖不住。
A组织形态放大

同样的方法用在6061低挤压比圆棒上,挤压后做固溶淬火和时效热处理到T6状态。6061 - T6合金车削加工后,用硫酸普通阳极处理,垂直挤压方向的阳极工件表面如下图。可以看到,6061样品经过一系列处理后,阳极表面出现奇怪花纹。这花纹分两层,是两次不同时候产生的再结晶组织造成的。外层粗晶是挤压热加工产生的,第二层是固溶热处理产生的,晶粒更大,形状像放射线,和外层不一样。下图中心部位是未完全再结晶组织,这个样品也是部分再结晶的工件。
6061-T6阳极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