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表
九月 28, 2025
基于EN515标准的铝(合金)状态命名定义解读
这份表格依据EN515标准,对铝(合金)的多种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处理命名定义,有助于在铝(合金)材料的加工、应用及质量控制过程中,准确理解和区分不同状态下材料的特性与用途。以下为各状态详细解读:
一、F状态
- 描述:没有机械性质规范的加工产品(自由加工状况)。
- 含义:该状态下的铝(合金)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对诸如强度、硬度、延展性等机械性能指标未设定特定规范。适用于那些主要关注加工成型过程,而对最终机械性能要求相对宽泛的应用场景。例如一些初步加工的坯料,后续还需进行多种加工工序,此时对其初始机械性能可不作严格限定。
二、O状态系列
- O状态
- 描述:退火;只使用在完全退火时获得最低硬度的加工产品。
- 含义:通过退火处理,消除铝(合金)内部因加工产生的应力,使晶体结构恢复到较为均匀的状态,从而获得最低硬度,提高材料的塑性,便于后续进行深度加工,如复杂形状的冲压、拉伸等操作。常用于对材料塑性要求极高的产品,如制造易拉罐罐体的铝板。
- O1状态
- 描述:与固溶处理同温度加热和缓冷处理到室温。
- 含义:在与固溶处理相同温度下加热,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这一过程使合金元素在铝基体中充分扩散,均匀分布,有助于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均匀性。相较于快速冷却的固溶处理,缓冷能使合金元素更充分地析出,形成较为粗大的析出相,对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同影响。常用于对组织均匀性和性能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制造。
- O2状态
- 描述:热机处理以增进可用性,特别是需要超塑性的产品。
- 含义:结合热加工和机械加工的方式,通过精确控制加工温度、变形量及冷却速率等参数,改善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超塑性。超塑性使材料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大变形量的均匀塑性流动,便于采用特殊成型工艺制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如航空航天领域的一些复杂薄壁零件。
- O3状态
- 描述:均质处理。
- 含义:通过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使铝(合金)内部的化学成分趋于均匀,消除成分偏析现象。这有助于提高材料整体性能的一致性,为后续加工或使用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广泛应用于对材料性能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工业生产中。
三、H状态系列
- H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
- 含义:通过冷加工(如轧制、拉拔等)手段使铝(合金)产生塑性变形,位错大量增殖且相互作用,导致材料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同时塑性降低。这种处理方式广泛应用于需要提高材料强度和硬度的场合。
- H1系列
- H1状态:单纯加工硬化处理。
- 含义:仅通过冷加工实现加工硬化效果,不进行其他后续处理。此状态下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冷加工工艺参数,常用于对材料性能要求相对简单,仅需通过冷加工提高强度的产品。
- H12状态:加工硬化处理;四分之一硬化处理。
- 含义:经过加工硬化后,材料达到四分之一硬化程度。此时材料强度和硬度相较于原始状态有所提升,但仍保留了一定的塑性,适用于对强度有一定要求,同时还需要一定成型能力的产品制造,如一些简单的金属外壳。
- H14状态:加工硬化处理;二分之一硬化处理。
- 含义:加工硬化至二分之一硬化程度,材料强度和硬度进一步提高,塑性相应降低。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而对塑性要求相对较低的应用,如一些对结构强度有一定要求的框架部件。
- H16状态:加工硬化处理;四分之三硬化处理。
- 含义:加工硬化达到四分之三硬化程度,材料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较低。常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对塑性要求较低的产品,如一些承受较大外力的机械零件。
- H18状态:加工硬化处理;完全硬化。
- 含义:加工硬化至完全硬化,材料强度和硬度达到较高水平,塑性较低。适用于对强度要求极高,对塑性要求很低的场合,如一些高强度的建筑结构件。
- H19状态:加工硬化处理;使用在特殊应用所需的特殊硬化;加工量80%以上。
- 含义:针对特殊应用需求进行的加工硬化处理,加工量在80%以上,使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和硬度。常用于对材料力学性能有特殊严格要求的特定领域,如某些军事装备或高端工业设备的零部件。
- H1状态:单纯加工硬化处理。
- HXXX4状态
- 描述:应用在特殊结构的或是有浮雕的板子或片带。
- 含义:针对具有特殊结构(如蜂窝状、网格状等)或表面有浮雕图案的铝板或铝带产品,采用特定的加工硬化方式,使其在满足结构或外观要求的同时,具备相应的机械性能,常用于装饰材料、电子设备外壳等领域。
- HXXX5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处理;适用于焊接管。
- 含义:专门为焊接管制造而设计的加工硬化处理方式,通过这种处理,使焊接管在具备良好焊接性能的同时,还能满足在强度、韧性以及抗变形能力等方面的性能要求,广泛应用于各类管道系统的制造。
- H111状态
- 描述:适用于最终退火后又适量加工硬化,但加工硬化又不及H11状况的产品。
- 含义:先进行退火处理以获得良好的塑性,便于前期加工成型,然后再进行适量的加工硬化,提高材料强度,但硬化程度低于H11状态。这种状态兼顾了退火后的良好塑性和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带来的强度提升,适用于对强度和塑性有特定平衡要求的产品,如一些需要进行一定程度弯曲加工,同时又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金属构件。
- H2系列
- H2状态:加工硬化和部分退火处理。
- 含义:先对铝(合金)进行加工硬化,提高其强度和硬度,然后进行部分退火处理,适当降低加工硬化导致的硬度提升,恢复部分塑性。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在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
- H22状态:加工硬化和部分退火处理,四分之一硬化。
- 含义:在加工硬化和部分退火处理后,材料达到四分之一硬化程度。相较于H12状态,由于经过部分退火,材料在强度和塑性之间可能会达到一种不同的平衡,适用于一些既需要一定强度,又对后续加工成型的塑性有一定要求的产品。
- H24状态:加工硬化和部分退火处理,二分之一硬化。
- 含义:经过加工硬化和部分退火处理后,材料达到二分之一硬化程度。与H14状态相比,部分退火使材料在强度、硬度和塑性之间呈现出不同的性能组合,以满足特定产品对材料性能的特殊需求。
- H2状态:加工硬化和部分退火处理。
H2系列
- H26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部分退火处理,四分之三硬化。
- 含义:先对铝(合金)进行加工硬化,大幅提高其强度和硬度,之后进行部分退火,适当缓解加工硬化带来的硬度提升,使材料最终达到四分之三硬化程度。这种状态下,材料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同时,相较于单纯加工硬化至四分之三硬化(H16),通过部分退火改善了一定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一些既需要承受较大外力,又需要具备一定抗变形能力的零部件制造。
- H28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部分退火处理,完全硬化。
- 含义:经过加工硬化达到完全硬化状态后,再进行部分退火处理。尽管进行了部分退火,但整体仍保持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不过相比单纯的H18完全硬化状态,其塑性和韧性有所改善。常用于对强度要求极高,同时对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等有一定要求的场合,例如某些高强度且需承受一定动态载荷的机械部件。
H3系列
- H3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稳定化处理。
- 含义:在对铝(合金)进行加工硬化提高强度后,再进行稳定化处理。稳定化处理旨在通过特定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使材料的组织结构更加稳定,减少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因内部组织变化而导致性能改变的可能性。这种处理方式常用于对材料尺寸稳定性和性能长期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产品。
- H32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稳定化处理,四分之一硬化。
- 含义:经过加工硬化和稳定化处理后,材料达到四分之一硬化程度。在这种状态下,材料既通过加工硬化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强度提升,又通过稳定化处理确保了性能的稳定性,同时保留了相对较好的塑性,适用于一些对强度有初步要求,且对尺寸稳定性和长期性能稳定性有要求的产品,如一些精密仪器的外壳部件。
- H34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稳定化处理,二分之一硬化。
- 含义:加工硬化和稳定化处理后达到二分之一硬化程度。此时材料强度进一步提高,同时稳定化处理保证了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相较于H32状态,更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且对产品在不同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如航空航天领域中一些对尺寸精度和性能稳定性要求极高的结构件。
- H36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稳定化处理,四分之三硬化。
- 含义:材料经过加工硬化至四分之三硬化程度,并进行稳定化处理。这种状态下,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稳定化处理确保了其组织结构的稳定性,能在复杂环境和长期使用过程中保持性能稳定,适用于对强度和稳定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场合,如高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
- H38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稳定化处理,完全硬化。
- 含义:加工硬化达到完全硬化状态后进行稳定化处理,使材料在具备极高强度的同时,保证了性能的长期稳定性。适用于对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极为苛刻的应用,如一些特殊工业设备中的核心承载部件,需要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可靠的性能。
H4系列
- H4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涂烤漆处理。
- 含义:先对铝(合金)进行加工硬化以提高强度,然后进行涂烤漆处理。涂烤漆不仅可以为材料提供美观的外观,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防止材料受到腐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处理方式常用于对外观和防护性能有要求,同时需要一定强度的产品。
- H42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涂烤漆处理,四分之一硬化。
- 含义:在加工硬化达到四分之一硬化程度后进行涂烤漆处理。材料在具有一定强度的基础上,通过涂烤漆满足了外观和防护需求,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是特别高,但对外观和防护有较高要求的产品,如一些日常消费品的外壳。
- H44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涂烤漆处理,二分之一硬化。
- 含义:加工硬化至二分之一硬化后进行涂烤漆处理。此时材料强度较高,同时涂烤漆赋予其良好的外观和防护性能,适用于对强度、外观和防护性能都有一定要求的产品,如一些中高端电子产品的外壳。
- H46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涂烤漆处理,四分之三硬化。
- 含义:加工硬化到四分之三硬化程度后进行涂烤漆处理。材料在具备较高强度的同时,通过涂烤漆实现了良好的外观和防护效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且对外观和防护性能有严格要求的产品,如户外使用的一些高强度装饰材料。
- H48状态
- 描述:加工硬化和涂烤漆处理,完全硬化。
- 含义:加工硬化至完全硬化后进行涂烤漆处理。这种状态下,材料具有极高的强度,同时涂烤漆保证了其外观和防护性能,适用于对强度、外观和防护都有极高要求的极端应用场景,如一些特殊环境下使用的高强度防护设备外壳。
W系列
- W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状况(不稳定情形);室温下自然时效指示(例如W 2 h…)。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永久变形量为:片料:0.5% - 3%;板材:1.5% - 3%。
- 含义:该状态表示铝(合金)经过固溶热处理淬火后,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需要在室温下进行自然时效。同时,在淬火冷却后,按照特定的永久变形量要求对片料或板材进行拉伸处理。固溶处理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在铝基体中,淬火后形成过饱和固溶体,这种不稳定结构在自然时效过程中会逐渐析出强化相,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拉伸处理则有助于消除部分内应力,改善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W 2 h…”表示在室温下自然时效的时间为2小时及后续可能的相关时间条件。
- W51状态
- 描述:辗轧过的或冷加工或挤压加工处理的棒或条:1% - 3%;印模或环形锻造品和辗轧过的环形物:1% - 5%。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针对经过辗轧、冷加工或挤压加工处理的棒材、条材,以及印模、环形锻造品和辗轧环形物,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后,按规定的永久变形量范围进行拉伸。棒材和条材的拉伸永久变形量为1% - 3%,印模、环形锻造品和辗轧环形物的拉伸永久变形量为1% - 5%。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这意味着材料在经过拉伸产生规定变形量后,保留其拉伸后的形状,利用这种变形来调整和改善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 W510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永久变形量为:挤压的棒、条、异形和管:1% - 3%;拉制管材:0.5% - 3%。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对于挤压的棒材、条材、异形材以及拉制管材,在固溶热处理或从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依据规定的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挤压产品的拉伸永久变形量为1% - 3%,拉制管材的拉伸永久变形量为0.5% - 3%。同样,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通过这种方式来优化材料的性能,满足特定产品对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要求。
- W511状态
- 描述:同W510,但这些产品拉伸后可进行略微矫直以符合尺寸标准公差。
- 含义:与W510状态类似,对挤压的棒、条、异形和管以及拉制管材在固溶热处理或高温成型淬火冷却后进行规定量拉伸。区别在于,拉伸后可以进行略微矫直,目的是使产品符合尺寸标准公差要求。这种处理方式在保证材料通过拉伸获得性能改善的同时,通过微调形状满足产品的尺寸精度要求,常用于对尺寸精度有严格要求的零部件制造。
- W52状态
- 描述:通过压缩来消除应力,以产生1% - 5%永久变形量的产品。
- 含义:该状态是通过对铝(合金)产品进行压缩操作,使其产生1% - 5%的永久变形量,从而达到消除内部应力的目的。压缩过程中,材料内部的位错等缺陷重新分布,减少了应力集中,提高了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常用于一些对内部应力较为敏感,需要消除应力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场合。
- W54状态
- 描述:适用于在终锻模内通过冷整形来消除应力的模锻件。
- 含义:对于模锻件,在终锻模内采用冷整形的方式来消除应力。冷整形过程在终锻模内对模锻件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其产生局部塑性变形,从而调整内部应力分布,降低残余应力。这种处理方式专门针对模锻件,有助于提高模锻件的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稳定性,确保模锻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T状态
- 描述:热处理状态,不同于F、O或H。
- 含义:T状态代表铝(合金)经过了不同于F(自由加工状况)、O(退火)和H(加工硬化)的热处理过程。T状态下的热处理通常涉及固溶处理、时效处理等多种工艺的组合,旨在通过精确控制热处理参数,使材料获得特定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以满足不同工程应用对铝(合金)材料性能的多样化需求。具体的T状态(如T4、T5、T6等,表格未详细列出)会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进一步细分,每种细分状态都对应着特定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
T1状态
- 描述:由高温成型过程快速冷却,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
- 含义:铝合金在高温成型(如铸造、热锻造等)后迅速冷却,使合金元素在铝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随后,在室温下自然时效,随着时间推移,过饱和固溶体逐渐分解,析出强化相,使合金的性能逐渐趋于稳定。这种状态常用于一些对强度要求不是特别高,但希望通过简单的热处理工艺获得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产品,例如某些民用建筑中的铝合金结构件。
T2状态
- 描述:由高温成型过程快速冷却,经冷加工,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
- 含义:在高温成型并快速冷却后,铝合金获得过饱和固溶体结构。接着进行冷加工,如轧制、拉伸等,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位错密度增加,进一步提高强度。之后进行自然时效,使过饱和固溶体继续分解,析出更多强化相,从而使合金达到基本稳定状态。相较于T1状态,T2状态通过冷加工进一步强化了材料,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如一些机械制造中的零部件。
T3系列状态
- T3状态: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进行冷加工,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
- 含义:先进行固溶热处理,将铝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在铝基体中,随后淬火冷却形成过饱和固溶体。接着进行冷加工,增加位错密度,提高材料强度。最后通过自然时效,使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强化相,使材料性能达到基本稳定。这种状态综合了固溶处理、冷加工和自然时效的优点,能使铝合金获得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
- T31状态: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进行大概1%的冷加工,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
- 含义:与T3状态类似,但冷加工量控制在大约1%。相对较小的冷加工量使材料在固溶处理和自然时效的基础上,强度有一定提升,同时仍保留较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对强度有一定要求,但对材料塑性和韧性也较为关注的产品,如一些需要进行后续弯曲或成型加工的铝合金部件。
- T351状态: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永久变形量为:片料:0.5% - 3%;板材:1.5% - 3%;辗轧过的或冷加工或挤压处理的棒或条:1% - 3%;印模或环形锻造品和辗轧过的环形物:1% - 5%。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无论是通过固溶热处理还是高温成型后淬火冷却,都对不同类型的铝合金产品按特定永久变形量范围进行拉伸。拉伸的目的是消除部分内应力,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提高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不同产品类型有不同的拉伸永久变形量要求,拉伸后不进行矫直,利用拉伸产生的变形来调整材料性能,适用于对材料性能均匀性和尺寸稳定性有一定要求,但对形状精度要求相对不高的产品。
- T3510状态: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永久变形量为:挤压的棒、条、型材和管:1% - 3%;拉制管材:0.5% - 3%。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针对挤压的棒材、条材、型材、管材以及拉制管材,在固溶热处理或高温成型淬火冷却后,按特定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与T351状态类似,但针对不同产品类型细化了拉伸永久变形量范围。同样,拉伸后不矫直,通过拉伸变形来优化材料性能,常用于对管材和型材性能有特定要求的行业,如建筑门窗型材、管道系统等。
- T3511状态:同T3510,但这些产品拉伸后可微略进行矫直以符合标准公差。
- 含义:与T3510状态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拉伸后可进行略微矫直,以满足产品的标准公差要求。这种状态在保证材料通过拉伸获得性能改善的同时,通过微调形状确保产品符合尺寸精度标准,适用于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管材和型材产品,如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精度管材。
- T352状态: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通过压缩来消除应力,以产生1% - 5%永久变形量的产品。
- 含义: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对铝合金产品进行压缩操作,使其产生1% - 5%的永久变形量,从而消除内部应力。压缩过程使材料内部的位错重新分布,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常用于对内部应力较为敏感,需要通过压缩变形来改善性能的铝合金产品,如一些大型铝合金结构件。
- T354状态: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适用于在终锻模内通过冷整形来消除应力的模锻件。
- 含义:针对模锻件,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在终锻模内进行冷整形操作以消除应力。冷整形通过在终锻模内对模锻件施加外力,使其产生局部塑性变形,调整内部应力分布,降低残余应力,提高模锻件的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稳定性,确保模锻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常用于对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模锻件生产。
- T36状态: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大约6%冷加工,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
- 含义: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对铝合金进行约6%的冷加工量处理,随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相对较大的冷加工量使材料强度显著提高,自然时效进一步稳定材料性能。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对塑性要求相对较低的产品,如一些承受较大外力的机械零件。
- T37状态: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大约7%冷加工,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
- 含义:与T36状态类似,但冷加工量约为7%。更高的冷加工量使材料强度进一步提高,但塑性相应降低。适用于对强度要求极高,对塑性要求较低的特殊应用场景,如某些高强度的航空结构件。
- T39状态: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冷加工至某种程度以获得机械属性,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
- 含义:根据产品对机械性能的要求,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将铝合金冷加工到特定程度,通过这种方式精确控制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等机械性能。随后自然时效使材料性能达到基本稳定状态。这种状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定制材料性能,适用于对铝合金机械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高端产品制造。
T4系列状态
-
T4状态: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的状态。
- 含义:铝合金经过固溶热处理,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在铝基体中,淬火冷却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然后在室温下自然时效,随着时间推移,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强化相,使材料性能逐渐达到基本稳定。T4状态能使铝合金获得较好的强度和塑性平衡,常用于对综合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如汽车发动机的一些铝合金零部件。
-
T42状态:适用于自O或F状态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自然时效达到充分稳定状态的产品。也适用对任何状态的加工产品热处理后,力学性能达到了T42状态的产品。
- 含义:T42状态主要针对从O(退火)或F(自由加工状况)状态开始,经过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和自然时效后,材料性能达到充分稳定的产品。此外,对于任何状态的加工产品,只要经过热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与T42状态产品相同,也可定义为T42状态。这种状态常用于对产品力学性能有明确T42标准要求的场合,确保不同起始状态的产品经过处理后能达到一致的性能水平。
-
T451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后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永久变形量为:片料:0.5% - 3%;板材:1.5% - 3%;辗轧过的或冷加工及挤压处理的棒或条:1% - 3%;印模或环形锻造品和辗轧过的环形物:1% - 5%。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铝合金无论是经过固溶热处理,还是从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通过按特定永久变形量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拉伸,再经自然时效使其达到基本稳定状态。拉伸过程可以消除部分内应力,改善材料内部组织结构,为自然时效提供更好的基础。不同产品类型对应不同的拉伸永久变形量范围,拉伸后不进行矫直,这种处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和综合力学性能,适用于对尺寸稳定性和强度有一定要求的各类铝合金产品,如一些工业设备的结构部件。
-
T4510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永久变形量为:挤压的棒、条、型材和管:1% - 3%;拉制管材:0.5% - 3%。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此状态专门针对挤压的棒材、条材、型材以及拉制管材。在固溶热处理或高温成型淬火冷却后,对这些产品按特定的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随后通过自然时效达到基本稳定状态。与T451状态类似,但针对管材和型材类产品细化了拉伸永久变形量范围,满足这类产品在尺寸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常用于建筑型材、管道制造等领域。
-
T4511状态
- 描述:同T4510,但这些产品拉伸后可略微进行矫直以符合标准公差。
- 含义:与T4510状态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拉伸后允许对产品进行略微矫直,目的是使产品符合标准公差要求。在通过拉伸和自然时效提高材料性能的同时,确保产品尺寸精度,适用于对管材和型材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如精密机械制造中的管材应用。
-
T452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通过压缩来消除应力,以产生1% - 5%永久变形量,自然时效达到充分稳定状态的产品。
- 含义:铝合金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通过压缩使其产生1% - 5%的永久变形量,从而有效地消除内部应力。随后进行自然时效,使材料达到充分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这种状态适用于对内部应力较为敏感,需要通过压缩变形来改善性能,并在自然时效后获得良好稳定性的铝合金产品,如一些高精度铝合金零部件。
-
T454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终锻模内通过冷整形来消除应力,自然时效达到充分稳定状态的模锻件。
- 含义:对于模锻件,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在终锻模内进行冷整形操作以消除应力,然后经过自然时效达到充分稳定状态。冷整形可以精确调整模锻件的形状,消除内部应力集中,自然时效则使材料性能稳定化,提高模锻件的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可靠性,常用于对模锻件质量和性能要求严格的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
T5系列状态
- T5状态
- 描述:由高温成型过程快速冷却,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
- 含义:铝合金在高温成型(如铸造、热锻造等)后迅速冷却,使合金元素在铝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随后进行人工时效。人工时效过程中,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强化相,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这种状态常用于对强度和硬度有较高要求,且对生产效率有一定要求的产品制造,因为高温成型后直接人工时效相对简单高效,如一些建筑用铝合金门窗型材。
- T51状态
- 描述:由高温成型过程快速冷却,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但强度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可塑性。
- 含义:与T5状态类似,同样是高温成型后快速冷却并进行人工时效。不过,T51状态下的人工时效不完全,这样做是为了在提高材料一定强度的同时,保留相对较好的可塑性,以便后续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成型加工,如弯曲、冲压等。适用于一些既需要一定强度,又要进行后续变形加工的铝合金产品,如一些汽车内饰件的铝合金材料。
- T56状态
- 描述:由高温成型过程快速冷却,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通过特殊的控制处理(用于合金6000系列)使机械性能更胜于T5。
- 含义:针对6000系列铝合金,在高温成型快速冷却后,通过特殊的人工时效控制处理,使材料的机械性能优于常规T5状态。这种特殊处理可能包括对时效温度、时间、加热速率等参数的精确控制,以优化析出相的尺寸、分布和形态,从而提升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满足6000系列合金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对高性能的需求,如高端建筑结构件或高性能汽车零部件。
T6系列状态
- T6状态
- 描述:由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
- 含义:铝合金先经过固溶热处理,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在铝基体中,淬火冷却形成过饱和固溶体,随后进行人工时效。人工时效促使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大量细小且弥散分布的强化相,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T6状态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热处理状态,适用于对强度和硬度要求较高的各种铝合金产品,如航空航天领域的结构件、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等。
- T61状态
- 描述:由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但并不完全,这是为了增加可塑性。
- 含义:与T6状态类似,只是人工时效不完全。这种处理方式在提高材料一定强度的同时,保留了相对较高的可塑性,使材料在具备一定承载能力的情况下,还能进行后续的成型加工操作,如复杂形状的弯曲或拉伸。常用于一些需要在热处理后进行进一步加工的铝合金产品,如一些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电子设备铝合金外壳。
- T6151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然后自然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但并不完全,这是为了增加可塑性。
- 含义:铝合金无论是经过固溶热处理还是高温成型淬火冷却后,先按特定量进行拉伸,拉伸后再进行不完全的自然时效,使其达到基本稳定状态。拉伸可以消除内应力、改善组织结构,不完全的自然时效则保留了一定的可塑性。这种状态适用于对材料尺寸稳定性、一定强度以及后续加工可塑性都有要求的产品,如一些特殊形状的铝合金工艺品或小型机械零件。
- T62状态
- 描述:适用于自O或F状态固溶热处理冷却后,人工时效达到充分稳定状态的产品。永久变形量为:片料:0.5% - 3%;板材:1.5% - 3%;辗轧过的或冷加工及挤压处理的棒或条:1% - 3%;印模或环形锻造品和辗轧过的环形物:1% - 5%。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该状态主要针对起始状态为O(退火)或F(自由加工状况)的铝合金材料。经过固溶热处理冷却后,按不同产品类型的特定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然后进行人工时效使其达到充分稳定状态。拉伸有助于改善材料性能,人工时效进一步强化材料,不同产品类型对应不同拉伸永久变形量范围,拉伸后不矫直,适用于不同起始状态下对铝合金产品有特定性能要求的场合,确保产品在经过处理后能达到一致的高质量性能标准。
- T64状态:
- 描述:由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但并不完全,这是为了增加可塑性。
- 含义:铝合金先经过固溶热处理,使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在铝基体中,淬火冷却获得过饱和固溶体。随后进行不完全的人工时效处理,目的是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保留一定的可塑性,以便后续进行一些成型加工操作。这种状态平衡了强度与加工性能,适用于一些既需要一定强度,又要进行后续变形加工的产品,如某些需要进行弯曲或浅拉伸加工的铝合金零部件。
- T651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固溶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然后人工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永久变形量为:片料:0.5% - 3%;板材:1.5% - 3%;辗轧过的或冷加工或挤压处理的棒或条:1% - 3%;印模或环形锻造品和辗轧过的环形物:1% - 5%。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无论是固溶热处理还是高温固溶成型淬火冷却后,对不同类型的铝合金产品按特定永久变形量范围进行拉伸。拉伸能够消除部分内应力,改善材料组织结构。之后进行人工时效,使材料达到基本稳定状态,显著提高强度和硬度。不同产品类型有不同拉伸永久变形量要求,拉伸后不矫直,适用于对材料性能均匀性和尺寸稳定性有一定要求,但对形状精度要求相对不高,且需要高强度的产品,如一些大型铝合金结构件。
- T6510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然后人工时效至基本稳定状态。永久变形量为:挤压的棒、条、型材和管:1% - 3%;拉制管材:0.5% - 3%。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针对挤压的棒材、条材、型材以及拉制管材,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按特定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随后人工时效。该状态通过拉伸调整材料内部结构,再经人工时效强化,满足管材和型材对高强度和尺寸稳定性的要求。拉伸后不矫直,常用于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对管材和型材有特定性能要求的场合。
- T6511状态:
- 描述:同T6510,但这些产品拉伸后可略微进行矫直以符合标准公差。
- 含义:与T6510状态类似,只是拉伸后可进行微调矫直,使产品符合标准公差。这在保证材料通过拉伸和人工时效获得高强度和稳定性的同时,确保产品满足较高的尺寸精度要求,适用于对管材和型材尺寸精度要求严格的行业,如航空航天领域的管材制造。
- T652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通过压缩来消除应力,以产生1% - 5%永久变形量,人工时效达到充分稳定状态的产品。
- 含义: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对铝合金产品进行压缩,使其产生1% - 5%永久变形量,消除内部应力。随后进行人工时效,使材料达到充分稳定状态,进一步提高强度和稳定性。这种状态适用于对内部应力敏感,且对强度和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如一些高精度的铝合金模具。
- T654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终锻模内通过冷整形来消除应力,人工时效达到充分稳定状态的模锻件。
- 含义:对于模锻件,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在终锻模内进行冷整形消除应力,然后人工时效至充分稳定状态。冷整形可精确调整模锻件形状,消除内部应力,人工时效进一步强化材料,提高模锻件的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常用于对模锻件质量和性能要求极高的场合,如航空发动机的模锻零部件。
- T66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人工时效至基本稳定的状态——透过特殊的控制处理(用于合金6000系列,如两阶段人工时效)使机械属性更胜于T6。
- 含义:针对6000系列铝合金,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通过特殊的人工时效控制处理,如两阶段人工时效,使材料达到基本稳定状态。这种特殊处理使铝合金的机械性能优于常规T6状态,能更好地满足特定应用场景对6000系列铝合金高强度、良好耐腐蚀性等性能的要求,常用于对6000系列合金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建筑、汽车等行业。
T7系列状态
-
T7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过时效处理(稳定的)(overaging)。
- 含义:铝合金经过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进行过时效处理。过时效过程中,合金中的析出相进一步长大和粗化,虽然会导致强度有所降低,但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尺寸稳定性、抗应力腐蚀性能等。这种状态适用于对材料尺寸稳定性和抗应力腐蚀性能要求较高,而对强度要求相对可以适当降低的场合,如一些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铝合金结构件。
-
T73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过时效以达到规定的力学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指标的产品。
- 含义:对于这类产品,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通过精确控制过时效工艺,使其达到规定的力学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指标。这种状态在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着重提高材料的抗应力腐蚀性能,适用于在腐蚀环境中工作且对力学性能有特定要求的铝合金产品,如海洋工程中的铝合金部件。
-
T732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过时效以达到规定的力学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指标的产品。适用于O或F状态的材料。
- 含义:与T73状态类似,但特别针对起始状态为O(退火)或F(自由加工状况)的铝合金材料。经过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和过时效处理后,使材料达到规定的力学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指标,满足特定产品在不同起始状态下对性能的要求,扩大了该状态的适用范围。
-
T7351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过时效以达到规定的力学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指标的产品。永久变形量为:片料:0.5% - 3%;板材:1.5% - 3%;辗轧过的或冷加工或挤压处理后的棒或条:1% - 3%;印模或环形锻造品和辗轧过的环形物:1% - 5%。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对不同类型的铝合金产品按特定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然后过时效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力学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指标。拉伸有助于消除内应力和改善组织结构,过时效提高抗应力腐蚀性能。不同产品类型有不同拉伸永久变形量要求,拉伸后不矫直,适用于对力学性能、抗应力腐蚀性能和尺寸稳定性都有要求的产品,如一些户外铝合金建筑结构件。
-
T7651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过时效以保持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永久变形量为:片料:0.5% - 3%;板材:1.5% - 3%;辗轧过的或冷加工或挤压处理后的棒或条:1% - 3%;印模或环形锻造品和辗轧过的环形物:1% - 5%。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铝合金在固溶热处理或高温成型淬火冷却后,通过拉伸使不同类型产品产生特定永久变形量,随后进行过时效处理,目的是保持良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拉伸有助于调整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减少应力集中,而过时效处理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增强抗剥落腐蚀能力。不同产品类型对应不同拉伸变形量范围,且拉伸后不矫直,适用于对各种铝合金产品在保持抗剥落腐蚀性能方面有严格要求,且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宽松的应用场景,例如一些户外长期暴露在复杂环境中的铝合金结构件。
-
T76510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固溶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过时效以保持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永久变形量为:挤压的棒、条、型材和管:1% - 3%;拉制管材:0.5% - 3%。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针对挤压的棒材、条材、型材以及拉制管材,在固溶热处理或高温固溶成型淬火冷却后,按特定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接着过时效处理以保持良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这种处理方式专门针对管材和型材类产品,通过精确控制拉伸变形量和过时效工艺,满足其在抗剥落腐蚀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常用于在可能面临剥落腐蚀环境的管材和型材应用,如一些化工领域输送腐蚀性介质的铝合金管道。
-
T76511状态
- 描述:如同T76510,然而这些产品拉伸后可进行略微矫直以符合标准公差。
- 含义:与T76510状态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拉伸后允许对产品进行略微矫直,使产品符合标准公差要求。在保证材料通过拉伸和过时效获得良好抗剥落腐蚀性能的同时,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适用于对管材和型材尺寸精度要求严格,且对抗剥落腐蚀性能有高标准的行业,如航空航天领域中对抗剥落腐蚀和尺寸精度都有严格要求的管材制造。
-
T7652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通过压缩来消除应力,以产生1% - 5%永久变形量,过时效以保持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
- 含义: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对铝合金产品进行压缩,使其产生1% - 5%的永久变形量,从而消除内部应力,然后进行过时效处理以保持良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压缩变形可以改善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减少应力集中,而过时效处理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提高抗剥落腐蚀能力。这种状态适用于对内部应力较为敏感,且在可能面临剥落腐蚀环境下使用的铝合金产品,如一些高精度铝合金零部件,这些部件在复杂环境下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抗剥落腐蚀性能。
-
T7654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终锻模内通过冷整形来消除应力,过时效达到充分稳定状态的模锻件。
- 含义:对于模锻件,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在终锻模内进行冷整形操作以消除应力,随后进行过时效处理使其达到充分稳定状态。冷整形能够精确调整模锻件的形状,消除内部应力集中,而过时效处理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确保模锻件在可能面临剥落腐蚀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抗剥落腐蚀性能、尺寸精度和力学性能。常用于对模锻件质量和性能要求极高的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模锻件需要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可靠运行。
T79系列状态
- T79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过时效以达到限制的程度(人工时效)。其强度比T6低,但比T76高。
- 含义:铝合金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进行一定程度的过时效处理(人工时效),使材料强度介于T6和T76之间。这种处理方式在保证一定强度的同时,可能在其他性能方面(如抗应力腐蚀性能、尺寸稳定性等)进行了优化,以满足特定应用场景对铝合金综合性能的要求。适用于对铝合金强度有特定范围要求,且对其他性能也有一定考量的产品,如一些在特殊工况下使用的机械零件,既需要一定强度,又要在特定环境下具备较好的稳定性。
- T79510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固溶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过时效以达到限制的程度。其强度比T6低但比T76高。永久变形量为:挤压的棒、条、型材和管:1% - 3%;拉制管材:0.5% - 3%。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针对挤压的棒材、条材、型材以及拉制管材,在固溶热处理或高温固溶成型淬火冷却后,按特定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然后进行过时效处理,使材料强度达到介于T6和T76之间的特定程度。拉伸有助于调整材料内部组织结构,而过时效处理则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满足特定强度范围要求的同时,可能在其他性能方面也进行了优化。拉伸后不矫直,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对管材和型材在强度和其他性能方面有特定要求,且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宽松的应用,如一些普通工业设备中的铝合金管材。
- T79511状态
- 描述:如同T79510,然而这些产品拉伸后可略微矫直以符合标准公差。
- 含义:与T79510状态类似,只是拉伸后可进行略微矫直,使产品符合标准公差要求。在保证材料通过拉伸和过时效获得特定强度范围和其他性能优化的同时,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适用于对管材和型材尺寸精度要求严格,且对强度和其他性能有特定要求的行业,如精密机械制造中的铝合金管材应用。
T8系列状态
-
T8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经冷加工,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
- 含义:铝合金先经过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然后进行冷加工,通过冷加工增加位错密度,提高材料强度,最后进行人工时效。人工时效促使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强化相,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改善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这种状态综合了固溶处理、冷加工和人工时效的优点,能使铝合金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适用于对强度、硬度和其他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如航空航天领域的高强度结构件、汽车制造中的关键零部件等。
-
T81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经1%左右的冷加工变形提高强度,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产品。
- 含义: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对铝合金进行约1%的冷加工变形,通过这种适度的冷加工提高材料强度,随后进行人工时效。这种处理方式在保证材料具有一定强度提升的同时,通过人工时效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使其达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平衡。适用于对强度有一定要求,但对冷加工量和材料综合性能有特定要求的产品,如一些需要进行后续装配或加工的铝合金零部件,既要有一定强度,又要保证一定的加工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
T82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至少2%)进行拉伸,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产品(铝合金8090)。
- 含义:专门针对8090铝合金,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按至少2%的规定量进行拉伸,拉伸可以消除部分内应力,调整材料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强度,然后进行人工时效。人工时效进一步强化材料性能,使8090铝合金达到特定的力学性能要求。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8090铝合金在对强度、尺寸稳定性和其他力学性能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如航空航天领域中对8090铝合金部件的特殊性能需求。
-
T832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按特定的量进行拉伸,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产品(适用于6063的管和拉伸管材)。
- 含义:针对6063铝合金的管和拉伸管材,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按照特定的拉伸量进行处理,拉伸能够调整材料内部组织结构,消除部分内应力并提高强度。随后进行人工时效,促使过饱和固溶体分解,析出强化相,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以满足6063铝合金管和拉伸管材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对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这种处理方式充分考虑了6063铝合金的特性以及管材类产品的使用需求。
-
T841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经冷加工,进行不完全的人工时效(适用于铝合金2091和8090的铝板和铝条)。
- 含义:对于2091和8090铝合金的铝板和铝条,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先进行冷加工以增加位错密度,提高材料强度。然后进行不完全的人工时效,这种处理方式在提高材料一定强度的同时,保留了部分特性,可能是为了满足后续加工的需要,或者在某些性能之间寻求特定的平衡。例如,可能在保持一定塑性的情况下提高强度,以便对铝板和铝条进行进一步的成型加工,适用于对2091和8090铝合金板条材料有特殊性能要求的应用场景,如一些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
-
T84151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1.5% - 3%进行拉伸,然后进行不完全的人工时效(适用于铝合金2091和8090的产品)。
- 含义:针对2091和8090铝合金产品,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先按1.5% - 3%的规定量进行拉伸,拉伸可以改善材料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强度并调整应力分布。接着进行不完全的人工时效,这种处理方式结合了拉伸和不完全人工时效的特点,使材料在满足一定强度要求的同时,保留了部分性能以适应特定的使用或后续加工需求。适用于对2091和8090铝合金产品性能有特殊要求,且需要通过精确控制拉伸量和人工时效程度来实现的应用,如一些高精度的电子设备零部件制造,既要求材料有一定强度,又要具备特定的加工性能或尺寸稳定性。
-
T851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永久变形量为:片料:0.5% - 3%;板材:1.5% - 3%;辗轧过的或冷加工或挤压处理后的棒或条:1% - 3%;印模或环形锻造品和辗轧过的环形物:1% - 5%。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铝合金无论是经过固溶热处理还是高温成型淬火冷却后,通过对不同类型产品按特定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拉伸能够消除内应力、调整组织结构,为后续人工时效创造良好条件。之后进行人工时效,使材料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不同产品类型对应不同的拉伸永久变形量范围,拉伸后不进行矫直,适用于对各种铝合金产品在力学性能方面有较高要求,且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宽松的应用场景,如一些大型建筑结构件或一般机械制造中的零部件。
-
T8510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或自高温成型过程淬火冷却后,按规定量进行拉伸,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永久变形量为:挤压的棒、条、型材和管:1% - 3%;拉制管材:0.5% - 3%。这些产品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 含义:此状态专门针对挤压的棒材、条材、型材以及拉制管材。在固溶热处理或高温成型淬火冷却后,按特定永久变形量进行拉伸,再进行人工时效。通过这种处理方式,满足管材和型材类产品在力学性能方面的特殊要求,拉伸后不矫直,常用于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对管材和型材力学性能有较高要求,但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不高的场合,如一些普通建筑用的铝合金管材和型材。
-
T8511状态
- 描述:同T8510,但这些产品拉伸后可略微进行矫直以符合标准公差。
- 含义:与T8510状态类似,区别在于拉伸后可对产品进行略微矫直,使产品符合标准公差要求。在保证材料通过拉伸和人工时效获得良好力学性能的同时,确保产品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适用于对管材和型材尺寸精度要求严格,且对力学性能有较高要求的行业,如航空航天领域的管材和型材制造,这些产品需要高精度以满足复杂的装配和使用要求。
-
T852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通过压缩来消除应力,以产生1% - 5%永久变形量,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
- 含义: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对铝合金产品进行压缩,使其产生1% - 5%的永久变形量,有效地消除内部应力,改善材料的组织结构。随后进行人工时效,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稳定。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对内部应力较为敏感,且对力学性能有较高要求的铝合金产品,如一些高精度的模具或承受较大载荷的机械零部件,通过压缩和人工时效的结合,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T854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终锻模内通过冷整形来消除应力,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
- 含义:对于模锻件,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在终锻模内进行冷整形操作以消除应力。冷整形能够精确调整模锻件的形状,消除内部应力集中,提高尺寸精度。之后进行人工时效,使模锻件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提高其强度、硬度和韧性等综合性能。这种处理方式常用于对模锻件质量和性能要求极高的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行业,确保模锻件在复杂工况下能够可靠运行。
-
T86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经6%左右的冷加工变形提高强度,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产品。
- 含义:铝合金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通过约6%的冷加工变形,显著增加位错密度,大幅提高材料强度。随后进行人工时效,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使材料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可能改善其他性能,如抗疲劳性能等。适用于对铝合金材料强度有较高要求,且对其他力学性能也有一定要求的产品,如一些承受较大外力的机械零件或航空航天结构件。
-
T87状态
- 描述:适用于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经7%左右的冷加工变形提高强度,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产品。
- 含义:与T86状态类似,但冷加工变形量约为7%。更高的冷加工量使材料强度进一步提高,随后的人工时效进一步强化材料性能。这种状态适用于对铝合金强度要求极高的场合,虽然冷加工量增加可能导致塑性降低,但通过人工时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其他性能,如适用于一些特殊的高强度航空零部件或高端工业设备中的关键部件。
-
T89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用某种程度的冷加工变形量来获得规定的机械性能,然后进行人工时效。
- 含义:根据产品对机械性能的具体要求,在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采用特定程度的冷加工变形量来调整材料的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等。然后进行人工时效,使材料性能达到规定的标准,这种处理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定制材料性能,适用于对铝合金机械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高端产品制造,如一些定制化的航空航天或高端机械装备零部件。
T9状态
- 描述: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后,人工时效,然后进行冷加工的状态。
- 含义:先对铝合金进行固溶热处理淬火冷却,然后人工时效,使合金元素充分析出形成强化相,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之后进行冷加工,通过冷加工进一步提高强度,并改善材料的表面质量或获得特定的形状。这种处理顺序适用于对材料强度、硬度以及表面质量或形状有特殊要求的产品,例如一些需要高精度成型且具有高耐磨性的模具或零部件,先通过人工时效获得高强度基础,再通过冷加工满足最终的形状和表面性能要求。
T10状态
- 描述:由高温成型过程快速冷却后,进行冷加工,然后进行人工时效的状态。
- 含义:铝合金在高温成型(如铸造、热锻造等)后迅速冷却,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结构。接着进行冷加工,增加位错密度,提高材料强度。最后进行人工时效,使过饱和固溶体进一步分解,析出强化相,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同时改善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这种状态结合了高温成型、冷加工和人工时效的优点,适用于对强度和硬度要求较高,且对生产工艺有特定要求的产品制造,如一些大型机械的关键零部件,需要通过高温成型制造毛坯,再通过冷加工和人工时效优化性能。
查看评论